close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道 港媒稱,“我30歲了,沒有工作。我們住在父母的地下室。”這是一個年輕人的噩夢。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每代人都面臨過艱難的就業前景。今天,經濟和技術發展不僅製造了就業機會,也製造了就業風險。在一個日益變得不確定的世界上,香港和內地的畢業生不是唯一遭遇就業困境的人。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2日發表題為《中國需要的不是白領畢業生,而是有想法的人》的文章稱,在後金融危機時期,就業市場得到改善之前,很多沒有工作的年輕人搬回了父母的地下室,靠著微波加熱食品過活。
  在溫哥華,對沒有工作的文科畢業生的建議是,學習焊接,這樣他們可以組裝各種管線,以便將石油和汽油輸送到中國。在中國,雇主則希望少一些大學畢業生,多一些熟練工人。因此在短短的20年中,內地和香港的就業市場已經嘗到了發達國家就業市場的好處與困境。
  2014年,內地各地約有700萬大學生畢業,但是他們的就業前景似乎很黯淡。由於在過去10年中,大學院校招收的學生數量翻了兩番,就業問題就更加惡化了。
  內地中產階級擴大,更多家庭將子女送入大學之際,失業畢業生數量增加是一個麻煩的信號。2013年一項全國性調查發現,在21-25歲年齡層中,16%有大學學歷的人沒有工作。但在有著小學教育水平的人中間,只有4%的人沒有工作。
  技術能廉價地製造替代性服務來取代越來越多的白領工作。因此今天不見得是白領工人的好時候。技術還在越來越多地取代資本,因此所有資本持有者都不應該指望過多的回報。這就是為什麼馬雲突然變得比李嘉誠更富有的原因所在。
  在內地,隨著大學擴招,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已經下降。內地畢業生不想在工廠或小城市工作,他們希望住在大城市。藍領工人比白領工人享有更多工作保障和保護。
  報道稱,儘管內地大學生供過於求,香港畢業生可以並且應該在內地競爭工作崗位,因為內地的經濟基礎更廣泛。通常一個地方咨詢或研究公司的白領工作每月為擁有學士學位的大學畢業生提供4000-5000元人民幣的收入,為銷售人員提供3000多元的佣金,為碩士文憑持有者提供6000元月入。香港畢業生將得到與內地畢業生同等的待遇。
  香港畢業生會受到歡迎,因為他們的經驗讓他們能在各個商業職能機構和部門工作。他們對涉及營銷、製造和金融的企業擁有綜合性觀念,而內地對這些才剛剛開始理解。
  但是,今天的畢業生必須明白,未來不僅是就業。最稀缺的經濟資源不是普通的藍領或白領工人或金融資本,而是能製造新點子併進行創新的人。有想法的人,而非工人或投資者,將成為主要的稀缺資源,這種情況今天尤甚。
  雲計算、社交媒體和微博中的各種創新已經統一了全球市場。勞動力和資本都是可流動的,並且無論地理位置如何,幾乎都是可交換的。香港畢業生可以利用這來增加他們的優勢。(編譯/朱捷)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14“更難就業年”
  
  【延伸閱讀】瑞銀:大學生就業難與中國勞動力變局美股行情中心:獨家提供全美股行業板塊、盤前盤後、ETF、權證實時行情
  曾幾何時,多少寒門學子抱著“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盼望著等考上大學拿到畢業證書的一刻,財富也能隨之滾滾而來。但現如今,尤其是最近一兩年,面對著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和年年加劇的“民工荒”,畢業生們手裡捧著用人單位開出的僅夠維持基本生活甚至比農民工薪酬還低的工資時,心中充滿著失落,彷徨還有疑惑。
  根據去年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3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09-2012這三年中,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每月工資以12%-13%的複合增速,從2369元上漲到3366元。同時,農民工每月平均工資正以每年17.4%的複合增速度,在三年裡從1417元攀升到了2290元了。筆者推測,在未來的兩三年裡,農民工的工資水平不但會接近本科畢業生的薪酬,甚至可能還會遠遠超過。這一殘酷的現實對我們傳統大學教育的認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十年寒窗苦讀,緣何拿到手的工資連搬磚的都不如?筆者認為,困惑的原因背後,正是近年悄然發生巨大變化的中國勞動力市場大格局。在嚴格執行獨生子女政策30多年後,中國開始面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勞動力供給即將見頂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按照中國勞動年齡的定義(16-59歲),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2012年已經觸頂達到9.37億,之後人口數量將開始呈現延續下降的趨勢。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邁過了“劉易斯拐點”,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正開始逐年下降,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中所享有的人口紅利也將不復存在。
  而且隨著老齡人口不斷增長,我們發現年輕勞動力的數量在以更快的速度萎縮。通過計算預測顯示,未來年輕勞動年齡人口(15-29歲)數量到2020年為止,都將每年以3.6%的速度減少。相反,年齡較大的勞動年齡人口(30-64歲)數量在未來五年預計能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且增速可一直保持至2025年。這相反趨勢造成的後果就是在未來五年,年齡更大、更有經驗的勞動力在中國勞動力大軍中所占的比重將日漸提升,但年輕勞動力占比卻將快速下降,從而加劇了年輕農民工的短缺。筆者認為,日益變化的人口架構正在使“農民工”這一過去接近無限量供給的廉價勞動力資源接近枯竭。
  另一方面,雖然從曾經的天之驕子到如今剛走出校門即可能成為失業人員,身份的轉變之快讓人不得不驚嘆。但是,當眾多的大學生都面臨著就業難的困境時,社會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小視其背後隱藏著的巨大社會問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響亮口號早已為大家所熟知,但是“教什麼”和“怎麼教”卻鮮有清晰的觀論和有效的措施方針。可以明確是的,目前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存在著嚴重的供需矛盾和結構失衡,正是導致了眾多大學生的“身價貶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的高校從1999年開始實施擴招。自那時以來,大學本科及專科院校的畢業生數量就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從每年100萬增至每年730萬人。而且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本科畢業後接著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大學畢業生占到畢業生總數的約20%。我們預計這個趨勢日後會有所增加,意味著未來研究生的數量會以更快速度上漲。大眾高等教育的需求得到滿足,國民素質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固然是一件可喜可賀之事,然而我們現在所有的經濟市場真的需要如此這麼多的大學生嗎?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中國的GDP增長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和製造業驅動的。隨著中國逐漸發展成世界工廠,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對於目前很多製造業企業,產業鏈上大多還是較低端的產品,需要的只是廉價的、技術要求低的勞動力。所以,相較於對薪水有高期望值和不願放下身段的“天之驕子們”,企業們更需要的是便宜好用兼吃苦耐勞的農民工。而且經過筆者研究計算,雖然農民工從2008年到2013年的累計供給達到3900萬,比新增大學畢業生的數量3200萬多了700萬,但與2010年的高點相比,2013年新增農民工供給卻驟降了49%之多,迫使企業提高薪水以吸引他們繼續工作。
  其次,本科教育本來就是綜合教育,因而絕大部分本科畢業生並不具備一技之長。和擁有專業應用型知識的技工職校畢業生或者經驗豐富的農民工相比,區區一張某某大學的畢業生證書很難讓普通本科畢業生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脫穎而出。並且,雖然大學應屆畢業生數量每年都創新高,職業技術學校和技工學校畢業生數量卻常年保持著較平穩地增長。高校擴招還意味著15-29歲年齡群體的就業時間被不斷推遲,有高中和大學學歷的人所占比重會不斷提升。可是中國目前正處於工業開始轉型升級初級階段,所以對手握實用性技術的人才和熟練勞動者求賢若渴,而不是“紙上談兵”的高校畢業生們。這種供需結構失衡的造成的後果就是,技校畢業生“供不應求”,本科大學生卻“無人問津”。
  第三,據筆者對中國曆年勞動力市場供需格局的研究統計,如果按照學歷對勞動力進行分類,要求有本科或以上學歷的職位占到城鎮總體勞動力需求的一直在20%左右徘徊,但是在市場中有本科或以上學歷的求職者占比早在2010年就已高達35%之上。在這種求不供應的情況下,本科畢業生們只好不斷自降身價,以獲得就業機會。還值得一提的是,據《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報道,我國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率只有55%,而且只有69%的本科畢業生和62%的大專畢業生招到了與其專業相配的工作。面對“零基礎零經驗”的畢生們,企業們很難開出令人滿意的工資,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何沒有行業工作經驗或行業知識的應屆畢業生起薪會較低的原因。
  更值得討論的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口結構的轉變以及農民工權利的提升,“搬磚”藍領們比一些辦公白領薪酬高將會變成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事實上,在很多歐美髮達國家,藍領工人工資高,仿佛是一種“國際慣例”。通過對美國不同行業周薪的對比,筆者發現在藍領崗位中,重體力勞動者的工資已經非常具有競爭力,特別是一些高風險崗位的工資,早明顯高於一般低級別文職崗位。除了供需不平衡這個最重要的因素外,工作環境和危險指數也決定了藍領工人的高待遇。由於很多藍領工人需要長期在較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做著其他人不願意做的重體力甚至高風險的工作,獲得更高的補償也是完全理所應當的。而且,未來新一代農民工會越來越註重其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對於更臟、更危險及/或要求更苛刻的職位,雇主將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工資來留住他們。
  總而言之,曾經作為未來棟梁之才的大學生如今陷入“無用武之地”的困擾,的確令人深感無奈。但是,“與其讀大學不如去藍翔學習挖掘機”的短視觀點,筆者也並不鼓勵。高等教育傳授的不只是專業知識,更是思考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為人處世的品德素質。如果學生們還是抱著以混文憑的目的考入大學來盼求畢業時的金飯碗滿滿,那在當今的社會下毫無疑問會四處碰壁。而且,隨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數量不斷增大,大學生已早不是稀有物,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畢業生們更應該要放下架子擺正位子,腳踏實地地努力奮鬥。另一方面,對於政府和各高校而言,應時地叫停擴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而是應該想辦法如何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在學術型和技能型教育兩類教育上兩手抓,這樣才能避免在“搶”走了大量人才的同時,還培養不出就業市場需要的有用之才的窘境。
  (來源:FT中文網瑞銀證券中國證券研究主管 侯延琨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2014-12-22 08:24:09)
  
  【延伸閱讀】人工智能發展帶來就業威脅 美國年輕人稱難適應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道,隨著機器人在各行各業的運用愈加廣泛,技術未來取代人工的擔憂已經在美國年輕人中蔓延開來,年輕勞動者的就業威脅越來越強烈。
  西雅圖一家醫院醫療人員診治病人時,一臺機器人配合醫生為病人配藥;硅谷一家酒店的機器人將乾凈毛巾等物品送往客人房間;一套特殊軟件電腦為美國媒體寫作新聞。
  據報道,害怕技術取代就業者的擔憂早已存在,但多種跡象顯示這次也許真的不一樣了。除了製造業和文秘工作之外,最近幾年的技術突破允許機器人模仿人類思維,正在賦予機器人承擔知識性和服務工作的能力。
  由於過去15年來數字技術已滲透生活各個方面,美國就業市場長期萎靡不振。即使經濟近期好轉,有工作的成人比例仍然低於10年前,也低於1990年代的任何時候。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摩斯最近說,他不再相信自動化會創造新就業。這是正出現在人們面前的事情。麻省理工經濟學家布林約弗森說,這是社會今後10年面臨的最大挑戰。
  專家相信,人類社會有機會應對挑戰,將新技術變成正面力量。除了部分職位過時之外,新技術也將彌補人類的技能不足並提高他們的生產率,就像辦公室文員使用互聯網和文字軟件或者外科醫生使用機器人做手術一樣。
  勞動者生產率提高,反過來可以增加收入、製造更多產品或提供更多服務。創投資本專家和瀏覽器創造者安德里森說,那是過去200年來世界經濟發展中的故事。就像我們今天很多人都在乾著100年前還沒有發明的工作的一樣,100年後還會出現類似情況。
  但是,由於兩大趨勢相互作用,究竟會出現什麼發展模式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人類智能很快複雜起來,機器人現在能學習,能遵照程序指令做事,也能回應人類語言及動作。
  同時,美國勞動者學習新技術的步伐要比過去放慢,也趕不上其它許多國家工人的進展。有報告稱,全美55歲至64歲勞動者是全世界技能最高的雇員。但比較年輕的美國人卻接近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而在某些方面低於平均水平。
  顯然,許多勞動者感覺受到新技術的威脅。紐約時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凱撒家庭基金會聯合調查顯示,在沒有工作的25歲至54歲年齡組,37%的人說自己想工作,但新技術造成他們難以就業。同時,46%的人說“缺乏教育和必要技能”造成他們難以找到現成工作。
  (2014-12-16 11:18:19)
  
  【延伸閱讀】中國尋求新途徑破解就業難 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道 港媒稱,為應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中國政府現在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預計明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創下歷史新高。
  香港《南華早報》12月11日報道稱,據教育部消息,2015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將達749萬人,比2014年增加22萬人,這將給就業市場帶來相當大的壓力。
  教育部為此出台了一系列解決辦法,其10日下發的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
  該通知要求各高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並納入學分管理。還要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投資人、專家學者等擔任兼職導師,對創新創業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教育部表示,將推動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包括落實創業培訓、工商登記、融資服務、稅收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廣泛吸引金融機構、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和企事業單位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
  報道稱,由於不少年輕人難以找到好工作,大學生就業一直是中國領導人關心的問題。
  上個月在浙江考察時,李克強走訪了一名大學畢業生創辦的網店,併為他的創業精神叫好,他在浙江大學座談時也鼓勵學生勇於創新、創業。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南京“陽光就業”招聘會現場。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2014-12-12 07:06:06)
  
  【延伸閱讀】調查顯示2015年一季度中國就業市場前景略有改善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道 外媒稱,一份勞動力調查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就業市場前景較今年第四季度略有改善,願意加大招聘力度的公司數量增加。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9日報道,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萬寶盛華的調查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凈雇佣前景指數從今年第四季度的9%升至10%。“凈雇佣前景指數”衡量的是雇主的招聘意向,其計算方法為期望在下一季度中增加員工人數的雇主比例減去期望減少員工人數的雇主比例。該指數剔除了那些預計員工數量不變的雇主。
  中國明年第一季度的凈雇佣前景指數低於今年第一季度的12%。
  萬寶盛華集團(中國)董事總經理張錦榮稱,整體而言,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仍具彈性,雇佣環境也相對穩定。勞動密集型服務業預期將比資本密集型重工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在接受調查的4203個中國企業中,服務供應商是最為樂觀的雇主,而礦產和建築業是其中最為低迷的領域。
  萬寶盛華稱,在接受調查的雇主中,超過半數表示未來三個月的招聘計劃存在不確定性。
  調查顯示,大企業的新員工招聘計劃比小企業多。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國大城市的雇主對前景的看法最為樂觀。
  明年中國經濟增速料將出現放緩,受樓市及內需低迷影響。
  今年1-9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4%,低於2013年全年增速7.7%。
  (2014-12-09 17:40:29)  (原標題:港媒:藍領就業超白領 中國需要更多有新點子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h02bhyf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